- 发布日期:2025-07-22 08:26 点击次数:168
“前三季度,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稳定向上、产业结构不断向优、发展态势持续向好。”日前股票专业配资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刘维亮在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前三季度总体发展特点可以用“四个加速度”来概括,即:指标运行好于预期,跑出了向新提质的“加速度”;高精尖产业优势引领,迈出了创新跃升的“加速度”;政策举措精准发力,走出了赋能升级的“加速度”;企业服务提质增效,跨出了共谋发展的“加速度”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了解到,今年北京1—3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接近1.9万亿元,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9%;前三季度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增长11.9%,营收增长12.3%,利润增长21.6%,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。
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.7%
刘维亮表示,当前北京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,1—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、研发费用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。信息软件业进中提质,关键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,前三季度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增长11.9%,营收增长12.3%,利润增长21.6%,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。 在数字经济方面,1—3季度,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.6%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4%。投资活力持续释放,前三季度,在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牵引带动下,工业重点产业和信息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实现30%以上的高速增长。其中,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.7%;信息软件业加大算力投入,带动投资增长33.8%。宁德时代、昌平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,新型储能、自动驾驶、商业航天等一批未来产业项目加速谋划落地。
在高精尖产业方面,前三季度,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“动力源”,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4%和8.3%,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。
具体来看,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“动力引擎”加速启动,前三季度,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.4%,多款新能源汽车相继投产放量。小米SU7累计交付破7万辆;享界S9自8月发布以来市场反馈良好;北汽越野车8月上市首款新能源越野车型,月度产能破万辆;1—9月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.5倍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面向全市3000平方公里区域延伸建设,发布国内首个“车路云”数据协同平台。成功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,十余项首创产品或解决方案在全球亮相。电子信息产业亮点纷呈,加快打造电子信息领域世界级品牌,前三季度,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9.5%。小米集团智能手机连续17个季度保持全球排名第三,国内第一;京东方液晶显示面板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,持续稳居全球显示领域龙头地位。
政策举措精准发力
刘维亮指出,在政策举措上,北京实现了精准发力。前三季度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突破、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等方面,出台政策40余项,在促进企业发展,推动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在人工智能领域,北京印发了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计划,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累计吸引260家上下游生态伙伴,发布首批10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,备案上线大模型94款、全国第一,全国首张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在京落地,推出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监管沙盒2.0版。
北京还发布了《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》,统筹构建“一廊四极”算力基础设施,1—8月北京市4个E级公共智算中心新增算力5970P,社会算力新增2650P,累计算力规模已超2.2万P。

在生物医药领域,包括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批中心在内的六大中心入驻经开区,发布进一步优化创新药和创新药械全流程服务的工作方案,全面提升审评审批效率。产业创新动能不断集聚,通用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获评中国医疗装备行业首座“灯塔工厂”(政策措施)。推动诺华、韩美药业、礼来等一批外资企业在京扩产扩建或落地创新研发中心。
在围绕智能装备产业领域,印发《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》,国家级智能制造业企业达到18家。加速拥抱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,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成功举办,首发“天工1.2MAX”,实现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拟人奔跑。
刘维亮说,在企业服务方面,我们立足“12358”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,发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,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,培育重点企业梯队总规模超过2万家,打造各级服务载体超过300家。助力改善融资环境,着力解决中小企业“首贷难、首贷贵”,惠及企业1.3万家,降低融资成本超2亿元。
此外,还发布了北京市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建设方案,围绕通用人工智能、类人机器人、医药健康等优势领域,首批拟建设20家左右企业集聚、特色明显的未来产业育新基地股票专业配资,培育更多未来产业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